杜挚(赢驷明白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还要杀卫鞅)

作者:游客 时间:2023-11-21 阅读:400

1. 杜挚,赢驷明白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还要杀卫鞅?

背景:

战国时代,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,远居西北边陲的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形成剧烈的反差。秦国在与西戎部落长期的斗争中,产生尚武的民族性格。而在东方六国眼里,秦国一直是野蛮而未开化的民族。六国将秦国排除在中华文化圈之外,而秦人却一直在追寻着融入中原的途径。在战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,秦魏之间发生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。而秦魏两国战争的主要焦点,在于秦东的河西之地。

孝公求贤,商鞅入秦

秦献公时期,秦国和魏国在秦东河西之地,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。战争的结局是魏国老将龙贾大败秦军,秦献公受重伤,不久便死于秦都栎阳。献公死后,年轻的秦孝公为了广纳贤才,富国强兵,发表了轰动一时的《求贤令》。

“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,修德行武。东平晋乱,以河为界。西霸戎翟,广地千里。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,为后世开业,甚光美。会往者厉、躁、简公、出子之不宁,国家内忧,未遑外事,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,诸侯卑秦,丑莫大焉。献公即位,镇抚边境,徒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缪公之故地,修缪公之政令。寡人思念先君之意,常痛于心。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”

《求贤令》一出,读书人纷纷来到秦国谋事,秦国斥巨资在秦都栎阳建设招贤馆。一时之间,往来游学仕子络绎不绝,读书人纷纷上表策论,提出治理秦国的方略。其中,有一位名为卫鞅的客卿也在其中。但是与其他游学仕子不同的是,卫鞅入秦并不是去了招贤馆,而是直奔秦国乡野。卫鞅在秦国游历了秦国大大小小的村落,对于秦国有了一定的了解。在他的心中,已经为秦国勾画出一副蓝图。

变法图强,得罪贵族

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法家治国理念,先后进行了两次深彻的变法。这两次变法完全剥夺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,一切权利都要靠军功来获得。在以前,秦国贵族可以通过世袭获得爵位和封赏,但是变法之后,就算秦国王公贵族也必须通过战功来继续维持爵位。因此,商鞅变法在秦国受到旧贵族的重重阻挠。以老太师甘龙和上大夫杜挚为首的旧贵族势力,对商鞅施政和秦国新法的推行进行了长期的抵制。但是由于秦孝公对于商鞅的坚决支持,使得这些旧贵族也只能心怀怨言,不敢公开抗法。

太子犯罪,严格执法

就在商鞅变法刚刚推行的时候,秦孝公之子嬴驷就曾经两次犯了秦国新法。假如按照秦国旧规,太子犯法只能不了了之,但是在新法中,太子犯法也要受到处罚。嬴驷第一次犯法的时候,商鞅变法刚刚展开,秦国贵族普遍抵制新法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甘龙杜挚等人都认为,秦国新法不能推行了。因为商鞅要是治罪太子,就不能得到秦孝公的支持,商鞅要是对太子不治罪,秦国新法便名存实亡。但是,事实令甘龙杜挚等人大跌眼镜,商鞅对太子的老师实行了“髡刑”,就是将太子的老师头发剃光。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因为剃发在古代是极具侮辱性的行为,而太子的老师地位是很高的,商鞅这样做无异于向外界宣布,谁也不能违反秦法。更令世人瞠目结舌的是,秦孝公不仅没有怪罪商鞅,而且对商鞅的做法给予了肯定。

但是,谁知嬴驷天生就是闯祸的料,没过几年,太子又一次犯法。根据秦法,多次犯罪就是“累犯”,累犯的处罚要远远比初犯更重。这一次,商鞅根据秦法要判处太子傅赢虔劓刑,所谓劓刑就是割掉犯人的鼻子。赢虔对于商鞅的这一处罚非常愤怒,想要商鞅换一种刑罚,可是商鞅却绝不更改。赢虔是秦献公的庶子,是秦孝公同父异母的哥哥,这个处罚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。秦孝公对于这个处罚也是十分为难,因为要割掉自己哥哥的鼻子,赢虔是战功赫赫的将军,这样的处罚实在是太过无情。但是出于对富国强兵的渴望,秦孝公还是默许了商鞅的决定,秦孝公将赢虔的处置权全部交给商鞅,自己从不过问。于是,太子傅赢虔被处劓刑,太子师公孙贾被出黥刑。在太子犯罪的这两次处罚之下,秦人都看到了秦法的严酷无情,和秦孝公对商鞅的绝对支持。于是,再也没有人敢公然违反秦法。

令行於民期年,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。於是太子犯法。卫鞅曰:“法之不行,自上犯之。”将法太子。太子,君嗣也,不可施刑,刑其傅公子虔,黥其师公孙贾。明日,秦人皆趋令。行之十年,秦民大说,道不拾遗,山无盗贼,家给人足。民勇於公战,怯於私斗,乡邑大治。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,卫鞅曰“此皆乱化之民也”,尽迁之於边城。其後民莫敢议令。——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十年蜕变,变法大成

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,商君之法得以完整的贯彻。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变成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纪律严明的国家。与此同时,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在提高,秦法废除了奴隶制,使得以前的奴隶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身地位。军功爵制之下,士兵们都盼望从军,渴望打仗。因为只有这样,自己的爵位才能提高,生活才能改善。十年以后,秦军收复了被魏国攻占的河西地区,商鞅变法取得胜利。

秦孝公二十四年,秦孝公旧病复发久治不愈。传说,秦孝公临终时,希望可以兑现当初《求贤令》中“与之分土”的诺言,将大位传给商鞅,但是商鞅坚决不受。商鞅坚决拥立太子嬴驷,并且承诺愿意至死辅佐嬴驷完成霸业。秦孝公去世后,太子嬴驷只有十九岁,可谓主少国疑,政局未稳。刹那之间,蛰伏二十多年的旧贵族纷纷跳了出来,他们纷纷投靠在老太师甘龙门下,希望可以在甘龙的支持下,废除新法,杀掉商鞅。曾经称病十多年的公子虔联合甘龙杜挚,给商鞅罗列了十宗罪,并以谋反为名逮捕商鞅。商鞅在听到事变之后,只身逃离封地,想要借宿旅馆,却被告知根据商君之法,他需要出示“照身贴”。无奈之下商鞅只有连夜赶路,行至途中被公子虔的士兵逮捕。最终,商鞅被以谋反之名车裂,一代法圣就此陨落。

那么,身为国君的嬴驷,肯定知道商鞅的重要性,那么为何还要杀掉商鞅呢?

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:

1.嬴驷尚小,主少国疑

秦孝公离世后,仅仅19岁的太子嬴驷即位。嬴驷即位之后,秦国朝野动荡,旧贵族势力纷纷挟持嬴驷,对秦国新法和商鞅展开对决。刚刚即位的嬴驷,在朝野上并没有自己的亲信,面对满朝贵族的反攻毫无还手之力。太子傅赢虔利用公族元老的身份,不断胁迫自己的侄子杀掉商鞅。在这个时候,嬴驷知道,只有稳定住朝野局面才能够维持新法,如果乱局继续商君新法极有可能被葬送。于是嬴驷在贵族势力的胁迫之下,对商鞅处以极刑稳定朝野局面。

2.商鞅权利太大,触及王权

秦孝公时期,嬴渠梁举国托于商鞅,商鞅的权力举国上下无人能比。孝公在位期间,朝廷大小事宜都得商君决断,由此可见,商君的权力有多大。一朝天子一朝臣,孝公之后,嬴驷如果想建立霸业,就必须从商鞅手中夺取权利。自古君权和臣权都是相互对立统一的,从这一点来看,商鞅之死也是一种必然。

秦孝公发布《求贤令》时,曾经做出“与之分土”的承诺。根据《战国策》记载,在他临终前,孝公曾经想将王位传给商鞅。我们不管《战国策》的记载是否属实,单就秦孝公《求贤令》上“与之分土”的承诺,就有可能导致嬴驷杀掉商鞅。因为作为君王,绝不允许外人对自己的江山构成威胁。

3.商君苛刻,民怨沸腾

史记中,司马迁描述商鞅为薄情寡义,冷酷无情之人。的确,从商鞅建立秦法的苛刻上来看,商君的刻薄确实有据可查。史记记载,当商鞅刚刚推行变法的时候,秦国乡野为了争夺灌溉用水,再次发生械斗。这一次,商鞅依据秦法在渭河边,一次斩杀700多人,以前碧蓝的渭河水染的鲜红。从此,秦国乡野再也没有械斗发生,但是商鞅刻薄之名却由此传开,秦国百姓大多敢怒不敢言。

有一次,商鞅推行一个新法,将告示贴在城门外。有几个人在私下议论着商君的新法,他们认为商君的新法有不妥当之处。消息传开后,这几个人马上被逮捕,并且以议论国策为名斩首。这件事过后,再也没有人敢议论秦法不好的地方。

当商鞅再次推行一道法律,又有几个人在城中议论商君的新法。这次他们认为商君的新法特别高明。但是他们也被士兵捉拿,并且他们不久便背斩首。于是,每当商鞅出台一个法律,再也没有人敢讨论,只是依法遵从。虽然没有人敢直言讨论商鞅的刻薄无情,但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。从朝野到乡下,提到商鞅,没有人敢开口言论。

商君的刻薄无情已经导致民怨沸腾,二十多年挤压的民怨只有杀商鞅才能泄公愤。商鞅之死,与民怨也有很大的关系。

4.商鞅得罪于嬴驷

前面说到,当商鞅刚刚推行新法的时候,太子曾经两次犯罪。太子第一次犯罪,商鞅之前依法对太子老师剃发的处罚。第二次犯罪,商鞅对太子傅赢虔和太子师公孙贾处以肉刑。太子作为国君的继承人,虽然没有受到处罚,但是如此处罚太子老师,无异于挑战太子的权威。由于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,太子在当时只有忍气吞声。在孝公死后,嬴驷杀掉商鞅也有可能因为当时的私恨导致。

结论:

以上就是我对于“嬴驷知道商鞅的重要性,为何还要杀掉商鞅?”的回答。我认为,商鞅之死,在他入秦推行政令之时就已经决定。他结束了秦国贵族们的特权,极大的处理了权贵们的切身利益。在秦国推行残酷的刑罚,引发了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的民怨。而且孝公去世之后,由于商鞅所有的巨大的权利,对新王权威产生了极大的威胁。

但是,商鞅虽死,其法不灭。秦惠文王嬴驷虽然杀掉了一个商鞅,但是商鞅推行秦法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秦人的灵魂里。商鞅以残酷的法律,将衰弱的秦国变成了一架战无不胜的战车,将所有秦人捆绑成一台运转不止的战争机器。商鞅变法为日后秦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没有商鞅变法,就没有六代明君东出函谷,逐鹿中原,就没有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。

我是一观澜,一个用心写作的90后,我会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,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支持我!

杜挚(赢驷明白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还要杀卫鞅)

2. 为何太子杀人甘龙无罪?

《大秦帝国:裂变》中,为何太子杀人甘龙无罪?小说《大秦帝国》中甘龙的结局:秦孝公死后,嬴驷即位,甘龙、杜挚老世族集团与魏国合谋,并策动义渠兵围咸阳,意在另立新君,然而,秦惠文王嬴驷谋定后动,临危不乱,内外左右开弓,快刀斩乱麻,既瘫痪了齐魏联盟,解除了义渠兵祸,又一举铲除了甘龙老世族的复辟阴谋,把老世族们全部缉拿,总共一千多人,全部斩首

3. 秦國的衛央是大才?

商鞅(约前390年—前338年),卫国(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)人,汉族。战国时期政治家,思想家,著名法家代表人物。卫国国君的后裔,公孙氏,故称为卫鞅,又称公孙鞅,后封于商,后人称之商鞅。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,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。孝公死后,被贵族诬害,车裂而死。在位执政十九年,秦国大治,史称商鞅变法。

商鞅“少好刑名之学”,专研以法治国,受李悝、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。后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,公叔痤病重时对魏惠王说:“公孙鞅年少有奇才,可任用为相。”又对惠王说“王既不用公孙鞅,必杀之,勿令出境。”公叔痤死后,商鞅听说秦孝公雄才大略,便携同李悝的《法经》到秦国去。通过秦孝公近臣景监三见孝公,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,孝公大喜。前359年任左庶长,开始变法,后升大良造。

周显王十三年(前356年)和十九年(前350年)先后两次实行变法,变法内容为“废井田、开阡陌,实行郡县制,奖励耕织和战斗,实行连坐之法”。这时太子犯法,商鞅曰:“法之不行,自上犯之。”,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。秦孝公十六年(公元前346年),太傅公子虔复犯法,商鞅施以割鼻之刑。变法日久,秦民大悦。秦国道不拾遗,山无盗贼。前340年,率秦赵军败魏国公子昂将军,魏割河西之地与秦,将人民迁居至大梁,此时魏惠王大忿:“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。”商鞅因功封于商十五邑。

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,设连坐之法,制定严厉的法律,增加肉刑、大辟,有凿顶、抽肋、镬烹之刑。秦国贵族多怨。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,宜“归十五都,灌园于鄙”、“不贪商、于之富,不宠秦国之教”,商鞅不听。前338年,秦孝公崩,惠文王嬴驷即位,公子虔告商鞅谋反,商鞅逃亡至边关,欲宿客舍,结果因未出示证件,店家害怕“连坐”不敢留宿,自是“作法自毙”;欲逃往魏国,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,亦不愿收留。后来商鞅回到商邑,发邑兵北出击郑国,秦国发兵讨之,杀鞅于郑国黾池,死后被秦惠王处“车裂之刑”于彤,灭商君之族。

公元前359年,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,旧贵族代表甘龙、杜挚起来反对变法。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,功不十不易器。“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。”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:“前世不同教,何古之法?帝王不相复,何礼之循?”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法古,故汤武不循礼而王,夏殷不易礼而亡。反古者不可非,而循礼者不足多。”从而主张“当时而立法,因事而制礼”(《商君书·更法篇》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)。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“法古”“循礼”的复古主张,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。课本上“商鞅舌战图”插图,是当时这次大辩论的写照。

4. 什么而婆娑?

婆娑”的意思是盘旋和舞动的样子。或枝叶纷披的样子。

1、形容姿态优美。

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上:“但见歌喉清亮,舞态婆娑。”

2、 醉态蹒跚貌。

宋 范成大 《庆充自黄山归》诗:“鸣驺如电马如雷,知是婆娑醉尉廻。”

3、盘桓;逗留。

三国 魏 杜挚 《赠毌丘俭》诗:“骐骥马不试,婆娑槽枥间;壮士志未伸,坎轲多辛酸。” 唐 卢照邻 《释疾文》:“余羸卧不起,行已十年。宛转匡牀,婆娑小室。” 明 唐寅 《上吴天官书》:“徬徨闉闍之下,婆娑里巷之侧。”

5. 商鞅后代有谁商鞅有儿子吗?

没有儿子。也没有后代。

商鞅(约前390年—前338年),卫国(今河南安阳市一带)人,战国时期政治家,著名法家代表人物。卫国国君的后裔,公孙氏,故称为卫鞅,又称公孙鞅,后封于商(今陕西商洛),后人称之商鞅。在位执政十九年,秦国大治,史称商鞅变法。

商鞅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,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任中庶子(或作“御庶子”)。公叔痤临终前将其推荐给魏惠王,惠王不能用。

后商鞅至秦国见孝公申变法改良之义,孝公大为赞赏。但他的理论遭到了甘龙、杜挚等重臣的反对,他们制造舆论,以为“智者不变法而治”,“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”,但秦孝公不为所动,仍以商鞅为左庶长,下令变法。

6. 于是孝公为龙挚之善谋?

于是孝公违龙(甘龙)、挚(杜挚)之善谋,遂从卫鞅之过言。法严而酷,刑深而必,守之以公,当时取强,遂封鞅为商君。及孝公死,国人怨商君,至于车裂之。然其患渐流,至始皇赤衣塞路,群盗满山,卒以乱亡,削刻无恩之所致也。三代积德而王,齐桓断绝而霸,秦皇严暴而亡,汉王垂仁而帝。故仁恩,谋之本也。(《新序·善谋篇》)

译文;于是拒绝了甘龙、杜挚的好主意,而听从了卫鞅的错误意见,制定的律法严厉残酷,刑律苛刻违者必究,大家都认真遵守,没有多久秦国就强大了。于是孝公封卫鞅为商君。等孝公去世,百姓都怨恨商君,所以他受到了车裂之刑,然而他遗留下的后患却没有停止,到始皇帝时犯人多的堵塞了道路,农民起义漫山遍野,随即因为动乱灭亡了。都是因为朝廷没有施行仁政,对百姓没有恩德造成的。夏、商、周三代因积累恩德而称王,齐桓公延续了将断绝的贵族世家。秦始皇因严暴而亡,汉王因垂仁而称帝。故仁义和恩德,是谋略的根本。 自己翻译的,仅供参考。

7.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典故是什么呢?

商鞅舌战守旧群臣的典故

战国时代,各诸侯国为了巩固本国政权,纷纷启用人才,进行变法运动。魏国李悝变法的成功,引起了秦孝公极大的兴趣。

秦孝公认为只有通过变法运动,才能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,于是在秦国广纳贤才,希望能寻觅一位变法人士。商鞅来到秦国后,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,在秦孝公的推动下,商鞅开始了大规模的变法运动。

商鞅变法并没有很快的得到实施,秦孝公刚成为秦国的新一任国君,他怕变法会遭到守旧派的反对。果然不出意料,商鞅变法遭到了以甘龙和杜挚为首的保守党派的反对,商鞅为坚持变法的好处和他们展开了一场论战,就是著名的商鞅舌战群儒。

甘龙等人认为轻易变法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和不安,秦孝公本来才登上皇位,政权不够稳固,如果此时让商鞅主持变法,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。针对这个问题,商鞅认为,国家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,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出不同的适合国家国情的制度,只有这样,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。商鞅还列举了大量的例子,比如周朝的灭亡、夏朝的灭亡,都是因为国家制度跟不上社会进步,人民才抛弃了它。对于,秦国而言,变法是唯一的必经之路。

甘龙等保守党派还认为变法要顺应时间,如果秦国一意孤行实行变法,物极必反。就俩人的意见,商鞅认为,秦国此时要想走上富强之路,必须要实行变法。纵观李悝和吴起俩人的变法,都对秦国由借鉴意义。

在商鞅的坚持下,秦孝公看到了商鞅变法的信心和决心,于是商鞅变法在秦国开始展开。

著名改革家商鞅姓什么

商鞅姓公孙,名鞅,原名为公孙鞅。战国时期,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,商鞅原为卫国人,很早就开始四处游学。

商鞅受魏国李悝变法的影响,对法家思想很感兴趣。商鞅来到魏国,拜于公叔痤门下。公叔痤为魏国的宰相,公叔痤很是欣赏商鞅的才干,于是对魏惠王说,公孙鞅有很大的才能,可以任用他作为宰相。过了一段时间,公叔痤告诉魏惠王,如果不任用公孙鞅,就要在魏国境内杀掉公孙鞅。魏惠王以为公叔痤病重,说话语无伦次,便没有采纳公叔痤的意见。商鞅在魏国听说秦孝公广纳贤才,于是带着《法经》前往秦国。

商鞅到秦国之后,被人引荐给了秦孝公。秦孝公对商鞅的思想和措施很是认可。秦孝公继位两年后,便着手然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运动。根据秦国国情,商鞅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法律、农业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运动。通过商鞅变法,秦国逐渐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状态,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。商鞅变法在秦国深入人心,并且改革的果实得到了秦孝公的认可。

秦国因为商鞅变法,军事战斗力有了很高的提高,秦孝公便准备讨伐各诸侯国,在和魏国一战中,秦国军队在河西之战中获胜。秦孝公将十五邑封给公孙鞅,称他为商君,所以公孙鞅改名为商鞅。

而商鞅位高权重,危害了秦惠文王的统治,所以嬴驷继位后,商鞅便走向了末路。

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带来的改变

对于秦国而言,商鞅变法是一次转折点,它促使了秦国由弱变强。在历史上,商鞅变法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,它加快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。

从表面来看,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现状。在农业上,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,鼓励广大农民开垦荒地,大面积的种植粮食,除此之外,商鞅废除了井田制,这一做法,极大的鼓舞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。在军事方面,商鞅主张奖励军功这一做法。在军队中,对于屡立战功的士兵,给予丰厚的奖赏,以此来提高士兵们的作战积极性。从这两方面来说,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国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。

商鞅变法推进了社会发展的进程。为了巩固统治者的权力,商鞅实行了郡县制,郡县制的颁布意味着商鞅废除了分封制,使秦孝公的统治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,这一做法提高了士族阶层的信心,这一做法,推动了社会进步。为了巩固秦国的秩序和统治者的利益,在法律上,商鞅学习了魏国李悝变法,他借用了李悝《法经》一书,商鞅根据秦国的国情,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条例,这些措施都大大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进程。

商鞅变法加快了秦国的兼并速度。秦孝公时期,商鞅变法将秦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台阶,在这基础之上,秦惠文王上位后,以秦国为核心,从东西南北四个方面扩充疆土,使秦国的国土面积有了显著的增加。

但是,商鞅变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。商鞅贯彻李悝的重农抑商措施,鼓励百姓多多开垦荒地,发展农业和手工业,压抑了商业的发展。在文化方面,商鞅焚烧了儒家经典著作,压抑了秦国先进分子的思想潮流,这一做法虽然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,但是从另一方面阻碍了进步思想的发展。

上一篇:418(418÷8)

下一篇:贵州省委书记现任(2023付国祥是什么工

猜你喜欢

网络名字大全(需要一些写小说用的毒药名)

网络名字大全(需要一些写小说用的毒药名)

资讯 2023-11-03 453
简体字转换器在线转换(图文转换有啥好的软件)

简体字转换器在线转换(图文转换有啥好的软件)

资讯 2023-11-05 257
古代人物(历史上有哪些张姓的名人)

古代人物(历史上有哪些张姓的名人)

资讯 2023-11-07 57
玩具店起名(买地摊小玩具取什么名字)

玩具店起名(买地摊小玩具取什么名字)

资讯 2023-11-07 117
有关汉字的手抄报(怎么做鼠的文化的手抄报)

有关汉字的手抄报(怎么做鼠的文化的手抄报)

资讯 2023-11-08 186
比比皆是造句(是能组什么词)

比比皆是造句(是能组什么词)

资讯 2023-11-09 55
狄杰个人资料(明道和外国人喝二锅头是出自什么电视剧)

狄杰个人资料(明道和外国人喝二锅头是出自什么电视剧)

资讯 2023-11-09 324
周公解梦原版(嫦娥像她妈做梦一样原句)

周公解梦原版(嫦娥像她妈做梦一样原句)

资讯 2023-11-12 53
张宁益(李启明都扮演过什么电视剧)

张宁益(李启明都扮演过什么电视剧)

资讯 2023-11-16 325
讹(你想讹我什么意思)

讹(你想讹我什么意思)

资讯 2023-11-19 346
空间日记(QQ空间日志怎么批量删除)

空间日记(QQ空间日志怎么批量删除)

资讯 2023-11-23 458
杨丞琳的歌(杨丞琳我爱那首歌叫什么)

杨丞琳的歌(杨丞琳我爱那首歌叫什么)

资讯 2023-11-28 223
妲己再美终究是妃(有谁知道妲己虽美终究是妃的下一句是什么)

妲己再美终究是妃(有谁知道妲己虽美终究是妃的下一句是什么)

资讯 2023-11-29 286
猪年祝福语 四字词语(如何以猪年春节为题创作一首诗词)

猪年祝福语 四字词语(如何以猪年春节为题创作一首诗词)

资讯 2023-11-30 30
刘东山(类似于狼吞虎咽的)

刘东山(类似于狼吞虎咽的)

资讯 2023-12-02 166